科普 | 本体感觉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?

 

 

 

 

试想一下,正在走路的你突然闭上双眼,你仍然能感知到双手摆动位置,双腿的动作,甚至是膝盖屈膝的角度,这是因为我们对自己身体的方向、空间位置和速度变化具有天生的感知能力,我们把这种感觉称为“本体感觉”。

 

人体进行各种活动的同时,大脑能靠感觉判断肢体所处的状态信息,包括肢体在空间的位置、姿势和运动的变化等,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传入大脑,以此调节和控制相关运动。

 

 

那么大脑是如何判断肢体所处状态的呢?在我们的肌、腱、关节当中存在大量的感受器,这些感受器负责采集关节的位置等信息,并将信息传递给中枢,中枢处理信息之后控制运动系统产生动作。但动作的执行势必会改变关节的位置,感受器需要重新采集感觉信息传给中枢进行处理,就像派兵打仗一样,情报员(感受器)将战况汇报给司令(中枢),司令针对战况作出下一步的决定,然后下达新的命令(动作输出),随着命令的下达战况又会发生改变,情报员(感受器)再次采集最新的情报汇报给司令(中枢)。

 

本体感觉就像是身体内部的GPS系统,虽然看不见摸不着,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有了本体感觉的存在,我们才能随时了解躯体所处的状态,当动作偏离设定的轨迹时,能实时地进行修正和纠偏,例如,走路的时候不小心被绊了一下,我们会第一时间调整自己的动作来维持身体的平衡,避免摔倒。

 

本体感觉主要包括关节位置的静态感知能力,关节运动的感知能力,反射回应和肌张力调节回路的传出活动能力。前两者反映本体感觉的传入活动能力,后者反映其传出活动能力。

 

本体感觉可分为三个等级,一级:肌肉、肌腱、韧带及关节的位置感觉、运动感觉、负重感觉;二级:前庭的平衡感觉和小脑的运动协调感觉;三级:大脑皮质综合运动感觉。神经损伤患者的主要问题是三级感觉缺失。值得庆幸的是,这种缺失的本体感觉可以通过康复训练再获得。本体感觉的训练,能够提高对自身运动相关部位的反馈感知,不仅能促进肢体和关节功能的进一步恢复,避免运动过程中再次损伤,还能不断提升和优化运动控制技巧。

 

 

不同于肌肉萎缩或关节粘连等单一位置的损伤,本体感觉包括神经系统对传入传出信息的调控整合功能,所以即使只是单条下肢的活动减少,本体感觉的下降也是全身性的,未受伤的上肢和下肢的本体感觉也会下降,这正是康复医学一直强调和重视早期主动康复的原因之一。

 

除了正确的运动模式的输入外,本体感觉的建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。可以说,没有本体感觉输入,就没有运动功能再获得。运动功能再获得的路径:感觉输入(外力协助,如视觉、听觉、触觉刺激)→ 本体感觉输入(无外力协助)→ 运动模式标准固定 → 重复性运动 → 在大脑皮质建立运动功能区 → 运动功能再获得。

 

由此可见,本体感觉的输入是神经损伤病人功能康复的前提。就像一个人迷路的时候,只有先修复GPS,得到自身所处的位置后,才能找回正确的前进方向。因此,在进行康复治疗时,不但要系统的恢复关节活动度、肌肉力量,还要系统地训练和强化本体感觉。

 

 

 

产品分类

 

联系我们

 

文章详情

 

创建时间:2022-07-18 11:47